|
|
|
|
|
|
|
|
|
|
|
|
|
由以上的敘述,我們了解到,大部分的人對108課綱重視學生基本素養所展現的核心能力,及使用學習歷程檔案來紀錄及激發學生的適性教育並沒有相當強烈的質疑,甚至舉手表示贊同,但反對者擔心的是執行的過程是否會適得其反,甚至影響到學生報考的權益。對此,我們就做以下幾點探討: |
|
|
|
一、大學端盡量系統化,以提升鑑別度,消彌不公平發生的結果 |
|
111大學申請入學參採學習歷程檔案的規則是由招聯會制定,但是實際招生運作的是各大學,大學端即使不見得認同將高中教學硬要與大學招生綁在一起,但為了配合招考政策及大眾對申請入學評分不公平性的質疑,許多大學逐漸導入制定共通評量尺規來導引教授的評分依據,甚至採用資訊系統實施差分檢核機制,來檢核審查委員評核後各分數級距人數分布情形,若評分數過於集中某一分數區間或不是常態分布,系統可能就會給予警示,以提升鑑別度。
也就是說,以往大部分的教授在評比書審資料時,由於要看的書審資料眾多,大部分都是採取直覺主觀的評分模式,尤其是從紙本閱讀改成用電腦螢幕審閱PDF檔後,在閱讀及相對比較更不便利的情形下,確實會造成教授走馬看花的不公平給分,因此,大學端藉由原本的系統檢核,加上學習歷程檔案可以細項審閱,因此,希望藉此解決審閱不公平的疑慮。
但有趣的是,學習歷程檔案的審閱模式比審閱PDF檔的書審資料更複雜更花時間,更無法仔細做相對比較,大學教授真的會有時間有耐心詳細去看嗎?還是更流於形式的打分數,只要符合學校規定的常態分布就好了?我想由歷史經驗,大家應該都心知肚明,最後大部分的結果了。 |
|
|
二、資料在於精不在於多,重視「校內」學習活動的結果 |
|
「學習歷程檔案」規定高中生需在就學3年期間,每學期至多上傳3件課程學習成果、每學年至多10件多元表現,到了申請入學時,學習成果也僅能勾選3件、多元表現至多10件勾選給大學端審查,其目的就是希望不要形成軍備競賽,鼓勵繳交的資料在於精而不在於多。109年12月大學招聯會更公布了「3重2不」的審查參考原則。
3個「重」包括:
- 重視學生基本素養所展現的核心能力。
- 重視學生校內的學習活動。
- 重視資料真實性及學生自主準備。
2個「不」分別為:
- 不是學系所列的所有項次都要具備,大學重視多面向的參採。
- 不是以量取勝,重視學習過程的反思。
由上述的3重2不,大可了解,招聯會主要目的是告訴大家,不要為了高中學習歷程檔案再到處參加營隊或其他活動了,未來審查參考原則是要重視學生基本素養所展現的核心能力及「校內」的學習活動,參加過多的項目也不見得有用,重點是你真的適合就讀這個系嗎?其立意相當良善。
但試想,如果所有學校都只是參加「校內」的學習活動,那同校選類似校系的學生們,其學習歷程檔案不就都大同小異,差異就是在所謂形而上的反思,教授真的有時間仔細去推敲去看文謅謅的反思嗎?那對不會想作文的學生是否就比較吃虧了?若偏鄉學校的學生,校內資源又不豐富,不就更不公平了? |
|
|
|
|
|
|
|
|
看完以上的分析,可能有些人更昏了,那我到底要不要努力準備學習歷程檔案?是依照招聯會所說,好好表現「校內」的學習活動就好,還是要去外面參加各項營隊?依照大學端的常態分布評比模式,採樣件數又少,除非很特別,否則大家不都是差不多,最後不就白忙一場? |
|
|
|
一、書面審查資料的佔比分數越來越低 |
|
在回答此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當初由紙本改為PDF上傳後各校系的參採配分狀況,除了地處偏遠不利採面試招生的校系外,大部分校系都悄悄的將書審資料的佔比分數降低,而將面試的佔比分數提升,除了因為電子書審資料的評閱不方便,造成無法像以往紙本可以直接相互比對考生的書面審查料外,由於高中端都提供了學長姐的範本,學生都照抄「反思」及過程,連排版都相互抄襲,所以教授看到都一模一樣,有些教授還以為一模一樣就是補習班指導(若花錢請人指導若還一樣就遜了),殊不知原來都是在校參考輔導室的範本模仿學長姐所造成,書面審查資料的鑑別度越來越不高,所以紛紛將面試的佔比分數提升,以提升有效的鑑別度。 |
|
|
二、回歸自然,但不能偷懶 |
|
所以,聰明的你,應該心中有所答案,高中三年辛苦不斷參加校外的營隊或活動真的對申請入學會加分嗎?在此有以下建議: |
|
|
|
|
|
1.學習歷程檔案的立意良善,家長及同學不要去排斥,可以藉由學習過程的檢視以了解自己,以免未來成為誤入叢林的小白兔(選錯系)。 |
|
|
|
|
|
2.由於大學端對學習歷程檔案的審閱模式逐漸僵化,並且學習歷程檔案最後件數取樣少,只要有做,就不會墊底,除非很特別,否則大家可能的分數都差不多。 |
|
|
|
|
|
3.回歸務實的狀態,但不能偷懶,好好參加校內的活動,按時繳交資料,更要把國英數自社的成績顧好,如果在第一階段檢定及倍率篩選輸掉,再厲害的學習歷程檔案都沒用,就叫做白忙一場。此外,當資料都和大家相仿時,大學教授就真的可能只看你的在校成績,所以不要為了學習歷程檔案忘了成績。 |
|
|
|
|
|
4.如果可以,就做一件別人不容易做到的轟轟烈烈大事,這才叫在於精不在於多,不需要汲汲於參加普羅大眾都可以參加的營隊或活動。 |
|
|
|
|
|
5.所謂綜合學習表現至少須占50%的評分比例,是包含了學習歷程檔案、校系自辦甄試項目及學習歷程自述,目前大家在談的學習歷程檔案其實只是書面審查資料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是學習歷程自述,包含了高中學習歷程反思、就讀動機、未來學習計畫與生涯規劃、多元表現綜整心得及校系自訂項目(如小論文、推薦信…等),這才是歷程自述表達的重要環節,這些項目都是在學測後申請入學時才會去做的統整工作,也是書面審查資料的實際關鍵,千萬不得輕忽。 |
|
|
|
|
|
6.綜合學習表現中的校系自辦甄試項目,包含了面試、筆試…等,尤其許多校系的面試分數佔比越來越高,因此,未來許多校系的決戰是在面試,面試的準備更為重要。 |
|
|
|
|
|
|
|
|
|
|
|
|
|
|
|
|
|
台大、政大、台科大、中山、清大、成大、交大、師大、銘傳、淡江、文化、中央、中興、元智、東海、逢甲、中正、長庚、北科大、亞洲、中華、台北大學、台北市大學、北教大、台北教育大學申請入學,學測,統測,甄試,技優,書審,書面審查,備審,學習歷程檔案,口試,面試,落點分析,大考中心,台大,清大,政大,成大,台科大,北大,師大,交大,醫學系,pbl,藥學系,資工系 |